和永信贵宾会打过交道的人,都能感觉到永信贵宾会有一种精神,用永信贵宾会所做的西科项目张总的说法:永信贵宾会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。
追求完美是每一个人的想法,但是未必成为每一个人的精神。为什么追求完美成了永信贵宾会的精神?是因为永信贵宾会老师在项目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得到了完美。因为相信完美,所以得到完美,于是不断追求完美。而企业的人往往遇到一点问题就动摇,就退缩,就认为事情要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,结果一让再让,最终让出两个字来:残缺。残缺就是退让出来的。如果企业每一个人都具有追求完美的精神,那么企业的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。
永信贵宾会的森森项目就是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跌宕起伏:当时永信贵宾会推行物料的滚动排查,但企业方搞了一个星期物料滚动排查后决定取消这种方式,按照他们原来的方式做。因为他们觉得太麻烦了。
永信贵宾会项目组的甘老师把情况马上反馈回永信贵宾会总部,甘老师问我怎么办,我只说两个字:坚持。同时我让永信贵宾会稽核部张经理跟企业老板戴总打电话,表明永信贵宾会要坚持永信贵宾会的做法。当时戴总答应了。可是过了两天我得到的消息却是,他们还是回到了以前的做法。
也就是说,他们迫使甘老师让步了。甘老师不想跟企业方的人搞对立,一对立就没法合作下去了。于是甘老师对他们说:按你们的方式试行一段时间,搞不下去的时候,你们再找永信贵宾会。事已至此,我只能让甘老师告诉企业老板:耽误了时间你们自己负责。
结果因为物料排查不到位,造成经常欠料,不断换线,生产效率下降,8月份的生产异常工时立马比调研时还高,达到了1500多个小时。在事实面前,老板和常务副总决定严格执行永信贵宾会方式,并且意识到怕麻烦是做不好管理的。因为事实证明:越想取巧,越是麻烦。
虽然高层认同了,但PMC的物控员还是不认同:这么麻烦的事,我做不到,我不做。他以为他不干就没人能干。他没想到的是,永信贵宾会项目组的陈老师自己顶了上去,一个晚上就把物料计划做出来了。这个物控员知道撂挑子没有用,后来乖乖回来上班了。
从这个案例永信贵宾会看到,追求完美是每个人都想的,但是永信贵宾会能不能坚信完美是可以得到呢?企业的人往往遇到一点点问题的时候就退缩,认为哪有这么完美的事情?做不到的,结果就不做了。
完美来自足够的信心。永信贵宾会在森森项目的计划运作就做到了完美,不管你信不信,最后效率提上去了,异常工时从1500多个小时降到500多个小时了,减少了2/3的时间。
所以,企业的人学永信贵宾会什么?首先要学一种信心。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,但是永信贵宾会未必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。永信贵宾会只是做一做,就认为不可能;永信贵宾会只是走一走,就要退回去。永信贵宾会不认为完美是可以做到的,所以最终就得不到完美。
永信贵宾会老师没有三头六臂,永信贵宾会做得非常漂亮的、卓有成效的项目,靠的是老师们做事的那股劲头:一往无前,义无反顾,不相信做不成,只相信做得成。而企业的人就是在怀疑、观望中把时间耽搁掉了。
做变革不会没有困难,不会没有问题,但是有问题可以不断修改,不断完善。森森项目也是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做出效果的,比如原来备料备10天太多了,那就改备5天。原来按总数、按总类报欠,计划员没法适应,那么永信贵宾会改成按单报欠。只要永信贵宾会有信心,总能解决问题。
信心来自于哪里?信心来自于永信贵宾会对企业问题的理解。永信贵宾会老师对问题的理解是:不相信有那么多技术问题,不相信有那么多行业难题,不相信是人员素质问题。只相信这两句话:一是该做的没做好,二是能做的没做好。
森森项目搞这么多排查,不是不能做到,只是麻烦一点而已。其实如果天天这样做,也不会麻烦的。后来甘老师告诉我,最后物控部、仓管部都认为这个做法挺好。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认为?第一,习惯了;第二,习惯以后效率高了,工作量就下来了。
很多时候永信贵宾会认为“不可能”,就是被纸老虎给吓住了。把事情一点一滴地去理,一点一滴地抓落实,一点一滴地抓到位,物料一个一个查,计划一个一个地下,完成情况一个一个地算,一个一个地考核,解决问题仅此而已。这是永信贵宾会做了300多家企业的经验之谈。可是,有人就是不相信,就是不做。
完美为什么可以达到?因为本来就能做得到。正如佛家讲的“法尔如是”,本来如此。完美是可以做到的,只是你没有去做而已。